12月 17, 2023 | 于香港销售水货是否合法?
于香港销售水货是否合法?
1. 与大多数的普通法国家一样,于香港销售平衡出口(俗称「水货」)基本上是合法的。换言之,若有商人于香港销售水货(「水货商」),他是不会受到法例约束,且可自由买卖的。虽然如此,水货商亦应要注意知识产权,避免在销售水货过程中触犯以下法例: –
2. 于讨论知识产权如何影响销售水货活动前,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香港代理商(「行货商」)的行货或是水货商的水货,产品均源自同一生产商。所以前提是于本质上用家不会因为是水货或行货而有所影响或是有重要影响。
水货商和行货商的角逐
3. 争拗通常会发生在有利益冲突时。如果水货商的水货销售价格比行货的价格便宜10%至20%时,矛盾便会出现。若价格差异再大些,行货商为了生存便会尽量采取行政措施,甚至是法庭行动来阻止水货商销售水货。因此多数的争议皆由行货商启动。根据笔者经验,行货商会先采取法律行动,但若在法律上若遇上障碍时,他们会继续尝试使用其它行政措施企图阻止水货商的销售活动。所以水货商要有心理准备迎战。
版权法如何影响水货活动
4. 若果水货的产品注重外型(即设计)或属于文字产品(例如书本或图书和文字),那水货商便要小心会否触犯版权法,要查清楚销售水货产品会否属于< < 版权条例>> 528章第35条中的「侵权产品」(即「Infringing copy」)的定义。根据该条例,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水货属于「侵权产品」 : –
5. 以上的版权法例是于2008年开始生效。当时订立该法例是用来针对「影音」和「漫画」行业面对的问题而作出。对一般载有功能产品, 例如食品、化装或美容等等产品则不大受影响,原因在于那12个月的期限。
6. 但倘若真的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水货商便要小心因为有关水货可能被版权法例定义为「侵权货品」,从而有机会触犯了版权拥有人(即生产商)的版权权利。
7. 在现实中, 亦只有少数的生产商会起诉销售自己产品的水货商。这是因为无论是销售行货或水货, 对生产商而言在利益上并无大分别。
注册商标法如何影响水货活动
8. 正如以上所述, 因为水货和行货均由同一生产商所提供,所以水货商使用生产商的注册商标亦不会触犯<< 商标条例 >> 559章第18条。若生产商或行货商野蛮无理地指控水货商商标侵权,水货商有权以「真诚使用」(即「Honest use」)为答辩理由抗辩。
9. 但「真诚使用」亦并非百答。在现实中,「真诚使用」并不适用于当水货商不合理地放大生产商的注册商标以作招揽。例如在线上推销水货时刻意放大注册商标, 或把生产商的名字或注册商标作为招揽, 那便不属于「真诚使用」了。因为这种做法会令到客户误以为水货商是生产商的伙伴(即 Associate)。同时亦有机会构成注册商标侵权。
行货商「抢注」生产商的商标
10. 有时生产商的商标或会被注册于行货商的名义下。这是否代表生产商会授权行货商直接在香港注册生产商的商标呢?笔者相信答案是:绝大多数都不会。因为这会对生产商构成危险,随时有反转抢头的危机。这情况的出现多数是行货商于生产商不知情情况下「盗注」了生产商的商标。于法理上水货商是可申请把盗注得来的注册商标推翻(即取消)。但这样做就要衡量销售水货的价值了。
行货商使用自家商标
11. 亦有些较老练的行货商以不同但又近似生产商的商标来推销行货,甚至是把自己的商标注册。在销售货品时行货商则以自己的注册商标作推销。这样便令到市场 / 客户认识的并不是生产商的商标, 而是行货商的自家商标。这时水货商便要注意:若果水货商使用行货商的注册商标来销售水货,这属侵犯注册商标行为。不单止水货商有机会触犯<< 注册商标条例 >> 第559章的民事责任,而且还会触犯<< 商品说明条例 >>第9条的刑事责任。水货商务必要小心。
影射法
12. 影射法是普通法的一种。若果行货与水货产品有某程度的「质量」区别,例如包装袋的厚薄(如Indomie案例)或于产品上加添某程度的重要元素(如于劳力士表上加上钻石)案例,那销售水货便有机会构成影射侵权行为。
13. 虽然香港对此有关案例不多,水货商人亦需要注意影射法。若水货商人想避免触犯影射法例,他们可考虑在销售水货产品时「较」清楚列明有关产品与某某生产商或品牌商无关,从而较客观地显示给消费者知道水货商人与生产商并无直接业务关联。
14. 以上是笔者于过去多年来的诉讼经验的分享。希望内容可提供水货商和行货商一些法律界线,避免争议。以上表述较蜻蜓点水,未来有机会会更详细析剖以上每一法律观点。
江炳滔律师事务所
2023 ©